齒輪泵徑向力不平衡:
一、徑向力不平衡是如何產生的?
二、去掉不平衡徑向力的方法:
壓力平衡槽-將高壓液體引入低壓齒間,將低壓液體引入高壓齒間;
減少排出入口腔,減小齒輪的承壓面,僅作用于1~2顆牙齒。
三、內部泄漏齒輪泵的內部泄漏主要有三個位置:
(a)徑向間隙-齒頂圓與泵體孔之間的扇形弧面約占總泄漏量的10~15%;
(b)兩個齒輪的嚙合處。
(c)軸向間隙-齒輪端面與泵前后蓋(或軸套)之間的泄漏約占總泄漏量的70~80%;
齒輪泵分外嚙合齒輪泵和內嚙合齒輪泵兩種。有直齒、斜齒、人字齒等幾種齒輪,一般采用漸開線齒形,外嚙合齒輪泵的齒輪數一般為2~5個。這種泵的兩個齒輪形狀不同,齒數也不一樣,其中一個為環狀齒輪,能在泵體內浮動,中間一個是主動齒輪與泵體成偏心位置。環狀齒輪齒數較主動齒輪多一個齒,主動齒輪帶動環狀齒輪一起轉動,利用兩齒間空間的變化輸送液體。
齒輪泵的嚙合過程中,同時嚙合的齒輪對數應該多于一對,即重疊系數ε應大于1(ε=1.4)才能正常工作。留在齒間的油液就被困在兩對同時嚙合的輪齒所形成的一個封閉空間內,這個空間的容積又將隨著齒輪的轉動而變化。這就是齒輪泵的困油現象。
若整個嚙合過程中有某段時間嚙合的齒輪對數少于1對,即ε<1時,油泵的輸油率就很不均勻,出現時而壓送油,時而不壓送油,瞬時流量的差值可達30%,齒輪泵不能正常工作。ε=1的情況也不能確定齒輪泵正常工作。
困油現象危害:軸承負荷增大、功率損失增加、油液發熱、引起噪音和振動、影響油泵的工作性能、平穩性和壽命。
說明:封閉空間的容積是動態變化的,由大變小再由小變大。變小時:油液不可壓縮,油液被擠壓,壓力升高,就從零件接合面的縫隙中強行擠出(這個壓力比油泵的工作壓力高很多,甚至可達幾百個大氣壓),使齒輪和軸承受到很大的徑向壓力和附加載荷。變大時,產生局部真空,空氣析出,發生汽化,引起汽蝕。
解決方法(去掉、減輕的基點是泄壓):
一、修正齒形使封閉空間的容積變化減到小,該法應用較少。
二、泄壓孔法在從動齒輪的齒頂到齒根鉆徑向通孔,在從動齒輪軸上銑出兩條溝槽(加工復雜)。
三、泄壓槽(卸荷槽)法在泵兩側蓋的內側,沿輪齒節圓的公切線方向,開出四個長方形的凹槽(在每個側蓋的進排油方向各開一個)。凹槽的距離,需要大于一個輪齒齒間的厚度,以免使吸排腔直接溝通。
對稱泄壓槽法:泵能正反轉,能減輕困油現象,但不優良;非對稱泄壓槽法:即向吸入側方向移過一個適當距離,該法能多回收一部分高壓液體,噪音明顯下降,但泵不允許反轉。消減困油現象應用多廣是泄壓槽法。